很多朋友看了這篇文章後,
我個人認為,這篇
有幾點不慎
6元嵌入式WiFi血洗MCU市场!教你三步逃出生天
這篇文章基本的觀點是:低成本 WiFi SoC 出現,將會大幅擠壓 MCU 廠商的生存空間,是否真是如此?個人對這篇文章有相當不同的觀點
1. 該文 MCU 市場過於狹義,只關注智能家電市場。
MCU 市場還包含哪些部份?有汽車電子(行車電腦,汽車安全氣囊, security( 銀行卡,電子護照晶片),冷凍空調系統晶片 ,工業控制,家用電器等。
2. MCU 供應商並非三腳貓角色,反而個個大有來頭
由iHS 每年發佈的Top Ranks of Semiconductor Competition 報告中(*1) ,我們可以發現 top 20 半導體公司,其中跟 MCU 有關的廠商包有 TI , NXP, ST, Renesas, ON。有 40% top 20 的公司都跟 MCU 有關
而 networking based 的廠商只有 Qualcomm, Broadcom & Mediatek。而文章中所提到的 Wi-Fi SoC 的殺手應用提供者 南方硅谷、新岸线、Realtek、联盛德 & 乐鑫 這類的廠商可以跟全球 top 20 的 IC 廠PK甚至板倒它們,這必須要有充足的論述才有可能說服人。更何況其中 TI 跟 ST 都是有Wi-Fi 產品線的公司,技術上不見得會輸這類公司。
3. 是否所有的 MCU 終端產品都一定要 "Wi-Fi" 連網
這個問題更嚴重,個人認為連基本立論都有問題。事實上在很多工控跟汽車產品是不需要聯網的。在大部分的 MCU 市場,大抵上還是以 8-bit MCU 為主 (*2)。
4. 強中自有強中手,低價還可更低價
這些 8-bit MCU 的單價 .......... 嘖嘖,$0.1 搞不好還有找。這些 WI-Fi SoC 想殺到 $0.1 以下 ; 想太多 ~~
5. Wi-Fi 先天限制與物聯網無線協定
智慧家電或物聯網的聯網協定一定會是 Wi-Fi? 這個更是大有問題。Wi-Fi 的問題其實很多,耗電先不說,光是 interference 跟繁複的連線設定,就註定它再推廣到一般家電就會出狀況。試想,在一間台南的水泥三層透天房,在頂樓邊間要裝一台 Wi-Fi 聯網的冷氣,但 Wi-Fi AP 卻在一樓客廳的電視機後面,信號強度會是什麼狀況?冷氣機在沒有 UI 的狀況下,要如何連線 (不要跟我講 WPS 這方案,撇開相容性不說,想想要先按冷氣的WPS, 再跑到一樓去按 AP的 WPS 這狀況,實在無法讓一般大眾接受)
6. MCU 與 networking 的 ecosystem & 文化大不相同,而 MCU 廠商相對更適合 IoT 產業
在 IoT 領域,基本上是一個總量巨大,但方案商卻分散在各個不同領域的小廠,跟傳統網通廠習慣的及種幾個大客戶有相當的差異。
MCU 廠商,早就很習慣在這樣分散但為數眾多的市場裡面作戰,也培養出相當多的方案商與代理商出來。這些廠商不僅會 porting 原廠的 BSP,同時也有能力幫客戶做相當的客製化。
此外,MCU廠商也相對開放許多。舉個例子,上述所有 MCU 廠商的 datasheet, SW development tool 甚至到使用範例,都可以輕易取得。不需要簽 NDA, 也不用簽 SW 授權協議。但網通領域的廠商則否。無論 Broadcom/Qualcom 甚至到 MTK,拿個 datasheet 就要先簽 NDA, 要開發工具就 OOXX,要拿到 sorce code 去修改幾乎要他們的命一樣。
所以在IoT 的廠商在取得開發資源時,從MCU廠商會容易許多。
綜合以上幾點,個人認為在 IoT 領域,傳統網通廠不僅佔不到便宜,甚至在這領域會走得相對 MCU 廠商更加辛苦。
*1: http://blog.ihs.com/ma-in-2015-reshapes-the-top-ranks-of-semiconductor-competition
*2: http://www.eetimes.com/document.asp?doc_id=1323578
http://blog.ihs.com/ma-in-2015-reshapes-the-top-ranks-of-semiconductor-competition
http://www.mckinsey.com/business-functions/business-technology/our-insights/the-internet-of-things-the-value-of-digitizing-the-physical-world
http://investors.nxp.com/phoenix.zhtml?c=209114&p=irol-archivedresults
https://www.microchip.com/sec/annual/FY15/2015%20Proxy%20Statement%20and%20Annual%20Report.pdf
http://investors.st.com/phoenix.zhtml?c=111941&p=irol-reportsAnnual
http://tw.renesas.com/media/ir/event/pdf/presentation/2016_q2_growth_ver04.pdf
http://tw.renesas.com/media/ir/library/pdf/FinancialReport15.pdf
http://www.gartner.com/document/code/290510?ref=ggrec&refval=3177326
MCU 廠設定的市場,跟這篇文章所討論的市場看起來交集真的不多,有張飛打岳飛之感。以下是幾個重要的 MCU 廠商最近的財報資料(*1 ~ *5),從中可以發現,大部分的 MCU 廠商,都會集中在幾個市場:車用,工控,感知器,PM IC & EEPROM 領域。跟本文提到的智慧家電交集有限。
再說,家電廠的生態中,會用到MCU,感知器,EEPROM 等。這些都是 MCU 廠商的強項,但網通廠在這邊幾乎毫無涉入。若家電大廠要找 solution, 會優先找這些 MCU 廠商,還是再跑去找這些相對往來沒這麼頻繁的網通廠?至也是可討論之處。
再說要以話題性而言,最近頗夯的智慧車,穿戴式裝置,網通廠中除了 Qualcomm 有涉入,文中其他幾家幾乎都沒有。
就算是大陸這邊的家電廠,海爾 u-home 的方案是混合式的 solution; PLC, Zigbee. Wi-Fi , ethernet 跟電話線路。小米(*6)則是 Wi-Fi & Zigbee. 要說方案一面倒向網通廠的 Wi-Fi SoC,看起來也不像。
此外,物聯網中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 wireless protocol: Thread, 也是基於 802.15.4; 背後目前主要的晶片商是 SiLab & Freescale(又是 MCU 廠商)。
簡單的說,過往網通廠面對的市場與客戶過於集中,在面對應用領域廣泛的 IoT 市場,將逐漸與這類有廣泛 sensor整合能力的MCU 廠商在 家電與工控領域交鋒。再加上生態系相對 MCU 廠商封閉,不容易吸引 IoT 的新廠商加入,看起來勝算不見得如本文說的這麼大。
*1: http://investors.nxp.com/phoenix.zhtml?c=209114&p=irol-archivedresults
*2: https://www.microchip.com/sec/annual/FY15/2015%20Proxy%20Statement%20and%20Annual%20Report.pdf
*3: http://investors.st.com/phoenix.zhtml?c=111941&p=irol-reportsAnnual
*4: http://tw.renesas.com/media/ir/event/pdf/presentation/2016_q2_growth_ver04.pdf
*5: http://tw.renesas.com/media/ir/library/pdf/FinancialReport15.pdf
*6: 小米智能家居 https://item.mi.com/1150500006.html?cfrom=list
*1: http://investors.nxp.com/phoenix.zhtml?c=209114&p=irol-archivedresults
*2:https://www.microchip.com/sec/annual/FY15/2015%20Proxy%20Statement%20and%20Annual%20Report.pdf
*3: http://investors.st.com/phoenix.zhtml?c=111941&p=irol-reportsAnnual
*4: http://tw.renesas.com/media/ir/event/pdf/presentation/2016_q2_growth_ver04.pdf
*5: http://tw.renesas.com/media/ir/library/pdf/FinancialReport15.pdf
*6: http://www.moneydj.com/KMDJ/News/NewsViewer.aspx?a=4303e87b-c1de-4d78-949a-6e33b84fb1cb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